「波長」是指波動(如光波、聲波等)中一個完整波形的長度,通常用於描述電磁波(如可見光、無線電波等)或聲波的特性。波長的單位通常是米(m),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會使用納米(nm)或其他單位。波長與頻率之間存在反比關係,即波長越長,頻率越低;波長越短,頻率越高。在物理學和工程學中,波長是理解波動行為及其應用的重要參數。
在物理學中,波長是描述波動的基本特性,尤其是在光學和聲學領域。波長的長度影響光的顏色和聲音的音高。例如,紅光的波長較長,而藍光的波長較短。聲音的波長也決定了音調的高低,低音的波長較長,而高音的波長較短。波長的測量對於設計和分析各類波動現象至關重要,無論是在科學研究還是在工程應用中。
例句 1:
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從約400納米到700納米。
The wavelength of visible light ranges from about 400 nanometers to 700 nanometers.
例句 2:
聲音的波長決定了音調的高低。
The wavelength of sound determines the pitch.
例句 3:
在無線通信中,波長會影響信號的傳播距離。
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, the wavelength affects the range of the signal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