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Break-even」這個詞在商業和財務領域中使用,指的是一個企業或投資的收入恰好等於其成本的情況。在這個點上,企業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。這個概念通常用於分析一項業務或投資的可行性,幫助企業決定何時開始獲利。當收入超過成本時,企業就開始盈利;當收入低於成本時,企業則會虧損。
指的是一項業務或投資的收入恰好等於其成本的特定數值或時間點。在這個點上,企業不賺錢也不虧錢。這個概念對於企業決策至關重要,尤其是在設定價格、預算和財務計劃時。了解何時達到損益平衡點可以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經營決策。
例句 1:
我們的目標是在第一年內達到損益平衡點。
Our goal is to reach the break-even point within the first year.
例句 2:
這個產品的損益平衡點是每月銷售一千個單位。
The break-even point for this product is selling one thousand units per month.
例句 3:
達到損益平衡點後,公司開始獲利。
Once we reached the break-even point, the company started making a profit.
這是一種描述企業或投資財務狀況的簡單方式,表示收入完全覆蓋了成本,沒有產生利潤或虧損。這個術語通常用於財務報告或分析,幫助企業理解其經濟狀況。
例句 1:
在損益平衡的情況下,我們只能說是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。
In a break-even situation, we can only say there is no profit, no loss.
例句 2:
這個季度的銷售結果顯示我們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。
The sales results for this quarter show that we have no profit, no loss.
例句 3:
在這種情況下,公司的資金流動保持穩定,沒有盈利也沒有虧損。
In this scenario, the company's cash flow remains stable with no profit, no loss.
這個術語通常用於經濟學中,表示供給和需求達到平衡的情況。在商業中,當企業的收入和支出達到平衡時,也可以稱為平衡點或損益平衡點。這個概念對於理解市場動態和價格設定非常重要。
例句 1:
市場的平衡點是供給和需求相等的地方。
The equilibrium point in the market is where supply equals demand.
例句 2:
我們需要找到達到財務平衡的平衡點。
We need to find the equilibrium point to achieve financial balance.
例句 3:
在這個平衡點,企業的收入和支出達到一致。
At this equilibrium point, the business's income and expenditures align.